硝烟弥漫的赤水河岸 红军曾在此浴血奋战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当我们把厚重的历史翻回到1935年1月,在赤水这片土地上,一场惊天动地的生死之战正激烈进行。在硝烟弥漫的赤水河岸,红军为革命信仰和国家命运,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
8月19日下午3时,烈日高照,采风团走进古老的赤水,走进红色的赤水。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赤水市城区南郊杉树坝的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陵园修建于1986年,是全国第一个为纪念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修建的陵园,展现了红军四渡赤水长征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巍巍青山,悠悠忠魂。”在四渡赤水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红军将士们长埋于此。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为了信仰,为了国家,红军将士就有这样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肝脑涂地的冲天豪情与满腔热血,那镌刻在石碑上的一个个烈士名字,正是一座座不朽的丰碑。群山静默,苍柏挺立,我们肃穆行礼,表达敬意与哀思。
赤水的骄阳热辣,赤水的山路崎岖。返回大巴车时,大家已是汗流浃背。遥想当时,红军不仅要爬山路、渡激流,还要面对数倍甚至十多倍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是何等的艰难困苦。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位于赤水市中南部的丙安古镇。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岩石之上,三面环水、背倚青山,砌石为门、垒石为墙,依山而建的木质悬空吊脚楼,经千年风霜,仍稳如磐石。
丙安古镇上满是红色印记。1935年1月25日,红一军团奉命攻打赤水县城,为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打开通道。红一军团驻军丙安,打响了著名的复兴场战斗和黄陂洞战斗,揭开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战役序幕。如今古镇上,有的居民家门口还挂着“红军战士驻地”的字样,有的居民开起了红军客栈,售卖当年红军吃过的黑冰粉等特产。而古镇的残垣断壁上,“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历经八十年的风霜侵蚀,依旧清晰可见。
在古镇小街转角处,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映入我们眼帘。陈列馆面积达390平方米,共展出图片资料278幅、文物128件,包括红一军团将士榜、革命回忆录、敌我军事档案等。我们边听讲解员介绍情况,边细细参观一件件珍贵的长征文物,再次缅怀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
8月21日上午,我们结束了此次采风活动。临行时,看着车窗外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游人,我们不禁欣喜和感动:这片土地因红色旅游呈现出勃勃生机,其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