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花水湾镇温泉社区3社“成都好人”高仕福
无私奉献20年 年逾花甲心舒坦
2008年5月,本刊一篇名为《拾荒的他三次捐了16000元》的报道,让花水湾镇温泉社区3社的高仕福走进了大家的视野。随后5年,本刊持续关注高仕福的善举,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如今,靠拾荒、卖废品为生却一次次捐出自己辛苦所得的高仕福情况怎样?6月6日,记者对高仕福进行了回访。
【报道回顾】
本刊持续关注 高仕福善举引热议
2008年5月17日,衣着朴素、老实巴交的高仕福来到花水湾镇政府,从塑料袋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钞票,请工作人员转交给“5·12”汶川大地震受灾群众,工作人员一清点,整整6000元!这笔钱高仕福拾荒、卖废品凑了将近一年。获悉此事后,本刊记者立即对高仕福进行了采访,得知在此之前,他已先后向长沙、泸州等受灾地区累计捐赠了10000元,不仅如此,他还自掏腰包购买沙土、水泥,义务修补镇域内的公路。
2008年5月19日,本刊以《拾荒的他三次捐了16000元》为题,对高仕福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同年8月11日,本刊以《无悔拾荒 灾后重建他也热心》为题,对高仕福进行了回访;2010年4月23日和10月22日、2013年5月7日,本刊分别以《捡垃圾的农民高仕福向玉树捐款5000元》《“破烂王”成了村民的骄傲》《“成都好人”高仕福第6次向灾区捐款》为题,数次对高仕福的善举进行了报道,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省、市媒体相继对其进行了宣传报道,一时间,高仕福的事迹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大家纷纷对高仕福的善举赞叹不已。当地老教师李大同特意写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高仕福捐资捐物情况,引得广大群众向高仕福学习。远在泸州的市民张莉专门绣了一幅长2米、宽1米的刺绣寄送给高仕福。2010年和2013年,高仕福分别获评“道德模范·成都好人”和“道德模范·大邑好人”。
【当事人讲述】
补路捐款 共计捐资捐物近15万元
挑拣、装袋、装车……当天临近中午,记者见到高仕福时,他正在花水湾镇某宾馆收废品,烈日当头,花白的头发不一会儿便被汗水湿透。“在家里耍得无聊,还是出来跑起舒服。”高仕福边挑拣废品,边笑着说,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拾荒渐渐成了他的“业余爱好”,多数时间他都在家休息。“我今年已经65岁了,精力有限,家里人也担心我的安全,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天天跑了,一个月跑下来,挣个四五百元的零花钱。”
谈及过往,高仕福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很穷,村里很多人都帮助过他家,从那时候起,他就告诉自己,吃水不忘挖井人,长大后一定要尽力帮助他人。1994年,正在镇上当清洁工的高仕福发现,因小镇入口到千佛村道路上的坑凼不少,常有骑车人在此摔倒。“摔伤、撞伤好痛哦,治病、修车还要花钱,何必嘛。”一心想着他人的高仕福用自己每月300元的工资买来沙土、水泥,发现坑凼就立马前去修补,这一补就是16年。
“我们大概给他算了一下,这么多年补路花费的材料费等起码有3万多元。”温泉社区主任李映军佩服地说,“路补好了,大家出行也安全多了,尤其是每天骑车上学放学的娃娃,都念他的好,家里的废品硬是要等到高仕福来才卖。”
1998年,高仕福夫妇在电视上看到湖南长沙发生洪灾的报道后,感同身受,毅然将存了近两年的5000元匿名汇到了长沙市。从此,高仕福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向受灾群众捐款。“具体有好多次我记不清楚了,只晓得2008年泸州雪灾和汶川地震,我分别捐了5000元和6000元;2011年浙江水灾,我捐了10000元;2013年芦山地震,我捐了8000元。”当记者详细询问捐款情况时,高仕福如是说。
在邻居的一再要求下,高仕福拿出了一叠早已泛黄的汇款回执单和捐款收据,除上述捐款外,高仕福还向当地不少困难群众捐过款,就连获评“成都好人”所得的2万元奖金都被他用来组织镇上困难老年人外出旅游。记者粗略算了一下,截至2013年底,高仕福共计捐资捐物近15万元。“他节约得很,以前每天起早贪黑收废品,经常只吃两顿饭,凑的钱全部拿来帮助别人,太让人佩服了!”说起高仕福,邻居们纷纷为他竖起大拇指。
年逾花甲 期盼更多人加入公益事业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高仕福家一直未曾装修的房屋已经翻修一新,宽敞的大厅、整洁的客房、完善的配套让人眼前一亮。“去年,我那在外打工的小女儿和女婿回来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准备挣旅游钱。”高仕福笑着说,近年来,到花水湾镇的游客越来越多,正是看中这一商机,高仕福的小女儿竹红群决定回乡创业。“我爸都60多岁了,一个人在家我们咋放心嘛,回来开个铺子,顺便照顾他老人家,劳碌了一辈子,还是让他安享晚年嘛。”竹红群说。
“我已这把年纪了,自己有吃有住就对了。”高仕福说,自己现在每天就是看看电视、散散步,或者和邻居摆龙门阵,实在闲不住了,就出去收废品打发时间,对于现在的生活,他很满足,很舒坦。但每次看到电视上那些受灾群众的报道,心里还是挺不是滋味的,生活有困难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才真正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关注,真希望有更多的好心人继续为他们捐资捐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陈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