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镇带村 创新脱贫路径

 发表时间:2016-09-14来源:今日大邑责任编辑:吴婕


从县城沿大西路一路向西,来到斜源镇场镇口,放眼所望,崭新的场镇面貌呈现在记者面前。远处的高山上,一片郁郁葱葱,茂盛的山林地里种植的中药材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这是近年来,该镇党委以党建为抓手,坚持以镇带村,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镇建设取得的成效。今年7月,该镇党委被评为“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场镇整体打造   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斜源镇江源村和盘石村在两年前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作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镇和小城镇建设特色镇,如何将贫困村经济发展和特色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斜源镇党委一班人思考的课题。

“在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样板可参考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以‘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为引领,累计走访党员、群众700余人次,倾听和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并以‘五账群众工作法’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难办事问题。”斜源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确立了打造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镇”,布局“1+4”(1个中心镇区和4个聚居点)城镇集中居住区的目标,先后建成了日供水650方的自来水厂和2个移动通信基站,并对地质灾害户、生活困难户等实施生态移民,动员711户、2500余人到场镇集中居住,改善人居环境。

目前,该镇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正进行城镇业态布局设计、商业街形态打造等工作,预计9月底就将开始分房工作。届时,该镇城镇化率将由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全镇人口集中居住率将达98%。

大力发展产业   市级贫困村成功“摘帽”

要脱贫,光靠生活条件的改善还不行,还需要有产业基础作支撑,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该镇先后引入多个企业,参与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景观化建设,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先后建成了12条、共39.2公里的产业发展道路。

“这里历来就有种‘三木’药材的传统,几乎家家都在种。”江源村支部书记张江明介绍,在扶贫开发中,江源村因地制宜,联合同是贫困村的盘石村,与四川利民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同组建成都凤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发展中药材产业。同时,村上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户以林地入股,参与药材种植。村民们在公司和合作社的引导和技术支撑下,种起了黄精、射干、天南星、药用牡丹、白芍等周期短、见效快的新型中药材。从该村海拔1300多米的山顶上放眼望去,山坡上全是村民们种植的中药材,郁郁葱葱,煞是好看。

与此同时,盘石村也是变化巨大,不仅新修、扩宽了多条产业路,还成立了公司,产业也从无到有。在该村的康益农业花卉苗木种植基地上,红枫、海棠、樱花等长势喜人。“目前,已经规模种植了1500亩花卉苗木,接下来还将完善观光旅游的基础设施配套,发展乡村旅游。”公司现场负责人满怀信心,已经规划好了今后发展的蓝图。

“两年时间里,曾是市级贫困村的江源村、盘石村村民人均收入已增长至1万多元,实现了翻番,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该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镇将积极探索“大园林+小林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等多种经营模式,在规模化种植、城镇业态、互联网运用等方面下功夫,打造中药养生特色品牌,通过产城有机相融,不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熊健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