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以“三美”示范村创建为抓手 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发表时间:2016-08-29来源: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责任编辑:吴婕

    2014年以来,成都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成都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着眼于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建设相得益彰、各美其美,以“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三美示范村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初步显现出村美、人和、业兴的美丽农村景象。

寿安镇陈家桅杆《彩色人家》。图片来源:温江区文明办

  环境优美,居民生活惬意。图片来源:温江区文明办

  青杠树村环境美如画,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游玩。摄影:刘杰

  统筹谋划:政策资金配套 稳步推进新村建设

  青白江区姚渡镇光明村,是这场变革的一个样本。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光明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垃圾村,大会小会批评不断。“过去一到夏天,垃圾散发的味道真的让人不舒服。”光明村村民胡显忠感慨道,“改造后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空气都比过去好了许多。”

  光明村党支部书记胡显建介绍,光明村具有平坝村落特点,全村辖8个组,村民以散居为主,相比管理有序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村落中的家禽、家畜、水产等养殖业粪便排放容易对环境造成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水直放、沟渠河道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

青白江区光明村由“垃圾村”变成“三美”示范村。摄影:刘杰

  2014年,该村利用“三美”示范村创建、百村容貌整治试点等契机,从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入手,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调研比对,我们最终确定以第2村民小组院落为试点,重点打造以胡家河心岛为中心的环境面貌,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变化。”

  如今,光明村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9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干净整洁的村落里,苍翠的竹林掩映着小青瓦屋的川西民居。

  光明村是成都市以“三美”示范村为抓手,着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希望和潜力也在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新农村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成都市正是按照这一路径,以民风建设为重点,凸显“风尚新美”;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凸显“环境秀美”;以品质生活为重点,凸显“生活富美”,统筹谋划、稳步推进“三美”示范村建设。

  据了解,在推进“三美”示范村的建设过程中,成都市统筹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整体推进村庄规划、环境改造、风貌整治和文化建设。为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成都市整合农委、新农办、文明办等部门支持资金,再由各相关区(市)县配套部分资金。为充分调动区(市)县积极性,市文明办每年还给予1000余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示范村建设。按照规划,2014-2016年,由成都市文明办牵头,将在全市郊区(市)县和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每年打造100个“三美”示范村,逐步实现在全市农村全覆盖。

五家村的非洲菊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采摘。摄影:刘杰

大邑村民手绘扮靓乡村文化墙。摄影:刘杰

  各美其美:充分体现农村特点,量身订做建设方案

  政策与资金的驱动,为“三美”示范村建设开了个好头。然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不是“涂脂抹粉”,也不是大拆大建。成都市深刻地认识到,政策要因地制宜,资金要有合理的流向,“三美”示范村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

  在统筹谋划全局的同时,成都市充分注意到了各个村落的具体情况,根据农村特点,明确创建重点,突出特色,根据每个村落的情况,量身订做建设方案,细致到同一个村落的每家每户、每个角落。

  都江堰安龙镇是闻名川西的花木之乡、四川最大的海棠种植基地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传承基地。2016年5月的一天,安龙镇泊江社区居民胡华正在自家花园中修剪一株几百年历史的银杏,见到记者前来,他热情地泡了杯茶,不停“点赞”自己的家乡。“我是土生土长的安龙人。以前在城里一家园林公司做技术管理。2014年,安龙结合创建国家4A级景区推动示范村建设,我回到了家乡。”他说,“你看,现在社区的道路、沟渠、游客走廊、景区标识一点都不比城里差,我们是呼吸着乡村的新鲜空气,享受着城市的配套设施。”

  胡华家的院子有好几百平米,别致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盆栽,一步一景。而像他这样的院子,泊江社区有20余家。

  “从2014年期,我们对社区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游客健康步道、休息亭椅、花径及旅游标识标牌等公共配套设施进行了完善,依托海棠花海,真正实现了‘环境秀美’。”安龙镇党委书记高永强说,安龙镇将力争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4A景区创建,实现全域景区化。

  在温江,幸福村的村民们从瓦房和平房搬进了“小洋楼”和“湖景房”,幸福村根据自身特点,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原则,以田园、林盘、水系、花木为依托,将农房建设与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田园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启了村民“工作在园区、居住在社区、生活在景区”的田园乡村生活模式,初步呈现了“林水相依、产村相融、产居一体、富有特色”的田园旅游乡村风貌和新型城乡形态。

  在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新建与保护中寻求一种自然和谐平衡。在村落改造上,三道堰秉承“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环境观,利用原有的林盘、农田、水系等资源,打造出“院在田中、院田相连”的徽派建筑与川西民居相辅相成的水韵田园风格,实现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

  如今,青杠树村1万多平方米的香草湖已是碧波荡漾,大批水鸟在湖面悠闲自得地嬉戏。游客可以静坐湖边垂钓、品茗,又或是驾一艘小船,从繁忙的城市生活中逃离出来,去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乡村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 摄影:刘杰

乡村里的志愿服务站 图片来源:都江堰文明办

乡村里的好家庭荣誉墙 图片来源:温江区文明办

  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 培育文明乡风

  新农村建设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全国各地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进程中业已形成的共识。所谓乡愁,是一种故土情结、是一种精神依托,更是一种能够体现时代要求和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

  打造“三美”示范村,不仅是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优美的乡村人居环境,也是改变农村的精神面貌,培育文明乡风的过程。

  在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改建过程中,成都已经考虑到了这一需求,从建筑布局上就为此服务。青白江光明村新建了文化广场,邻里间经常到文化广场参加集体文化活动,拉近了距离,少了家长里短的争论。都江堰泊江社区的民风廊也广受好评,记录了泊江风土人情;也记录了当地人身边的道德榜样,同时,社区还每月举办一次百姓“故事会”,分享“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形成了家风和谐、邻里友善、生活文明的良好风气。

都江堰民风民俗入公益广告。图片来源:都江堰市文明办

  2016年6月,成都市文明办组织的成都“三美”示范村采风活动走进彭州龙门山镇宝山村。这是一座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和雅安芦山地震洗礼的村落。

  “以前,像我这样的年轻人都喜欢往城市走。”宝山村村民廖春林说,在年轻人眼中,大城市永远是繁荣、文明、先进的。然而,宝山村近几年的变化,则吸引大批年轻人回到家乡。他总结说,“除了物质水平提升,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是大家愿意回来的原因。”

  廖春林告诉记者,过去,晚饭后看电视是村民们最好的消遣。如今,村民们坝坝舞跳起来了,坝坝电影看起来了。不时举行的运动会、红歌会、文艺汇演更是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村民玩的东西多了,素质也提高了,看到家乡的变化真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我们定期组织村民职工进行学习培训,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对乡村民宿业主进行管理、礼仪、手工制作、烹饪等培训活动;每年还在宝山书画院举办‘宝山暑期少儿书画培训班’,邀请‘民进书画院’画家教学;学习‘新二十四孝’,开展‘百姓故事会、道德讲堂’,进行‘文明户’、‘五好家庭’、‘清洁之家’‘最美家庭’等评选……”谈起近年来村上的精神文明活动,宝山村村主任任彬如数家珍。

  “有了新房子,还得有新样子。”任彬说,下一步改善村民生活品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是村上工作的重点,要真正让广大村民过上了“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新生活。

彭州打造核心价值观主题壁画群 图片来源:彭州市文明办

核心价值观主题壁画群——爱国 图片来源:彭州市文明办

  正如一些去过成都这些美丽新村的游客所说,印象中,农村道路大多是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或是窄小粗糙的水泥路,农村人大多家长里短,斤斤计较。去过成都的农村后,才发现这里和印象中的画面有天壤之别,除了硬件设施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川省非遗传承人熊家全就曾感叹道,现在的农村群众已告别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同时,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真正走入了村民的生活中,丰富了大伙的精神生活。

  历时三载,村美、人和、业兴的美丽农村景象已在成都初步显现。但新农村建设没有终点,成都将继续以“三美”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朝着省委、省政府“建设一批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