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2016首届成都国际音乐诗歌季完满落幕

 发表时间:2016-11-10来源:成都日报责任编辑:吴婕

《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CCTV新闻频道、CCTV财经频道、新华社、中新社、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央广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文明网、国际在线、环球网、中青在线等多家媒体的大篇幅报道……一个多月的时间,包括大型交响诗歌晚会《花重锦官城》、“诗与远方”大型户外主题音乐节、诗意化的交响乐专场《大地之歌》、大型民族音乐剧场《寻找杜甫》在内的11场主体活动,300多场配套活动,总共吸引了超过500万人次观众欣赏参与……

11月3日,由中央民族乐团和成都民族乐团历时两年联合打造的大型民族音乐剧场《寻找杜甫》在四川成都锦城艺术宫结束了连续两天的演出,这也是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四川音乐学院主办的“2016首届成都国际音乐诗歌季”的闭幕演出。该剧首次采用大型民族交响音乐塑造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艺术形象,这在中外舞台和整个音乐界尚属首次。

在整个“2016首届成都国际音乐诗歌季”当中,音乐贯穿了诗歌季的每一场演出。300多场配套活动覆盖了整个成都各区县,在高品质的音乐活动惠民的同时,欣赏音乐、享受文化正在成为成都的城市消费新时尚。正如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星星》诗刊主编梁平所说:“音乐与诗歌,在成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大市民有认同感、有亲近感,这次活动的展示,为成都市民提供了高品质享受的一道盛宴。我相信,这样的活动坚持下去,‘音乐之都,诗歌之城’将会成为成都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符号,成为成都的名片。”

将成都打造成为“音乐之都”,势必要把成都与世界连接起来。“成都是很适合的城市。一方面它有很丰富和深厚的传统和资源,包括成都的方言、川剧、藏系文化、都江堰、佛教传统等,很多传统文化资源可以采用和开发。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用一种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文化的传承和新生,有了这种包容的态度才能成为大文化,也是成都打造音乐、文化之都所应该有的态度。”著名作曲家瞿小松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举办高品质的音乐诗歌季,在激发大众音乐爱好和文化消费的同时,营造出来推动音乐产业和文创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的营商环境,引起了国内外艺术家、歌唱家,以及音乐创作人、制作人、经纪人和音乐企业的关注,表示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成都音乐产业发展,多家国际和国内的领军音乐企业已在积极对接落地成都发展事宜,有力地推动了音乐产业和文创产业资源向成都聚集、孵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