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奉献中闪光,她是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

 发表时间:2016-10-11来源:大邑文明网责任编辑:吴婕


冯水仙正在了解农户家情况

她是百姓心中的“好领导”、组织上的“好党员”、家人心中的“工作狂”,面对家人,她有太多的歉意,她时常在家人面前说的一句话:“既然云南村的百姓信任我,选了我当支部书记,我就要对得起百姓的信任,对得起我入党时的誓言。”

冯水仙出生在云南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6年农业大学毕业后,她应聘到一家上市公司做普通的销售员,短短几年时间,凭着她出色的工作业绩和领导能力,她走上了大区经理的工作岗位,然而,2010年她毅然辞去高薪的工作,参加云南村的换届选举,面对家人的全力反对,她说:“我生在这片土地,我要用我的所学改变生我养我的地方面貌。”

致力抓好党建,让思想“富”起来

“想要富口袋,必先富脑袋。”这是冯水仙常说的话。因此,冯水仙担任云南村党支部书记后,如何让党员群众的思想“富”起来,是她最关注的事情之一。经过调查研究,她发现,只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讲出来,才能入脑入心。

这对村“两委”要求很高。刚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她,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研究、讨论党的相关方针、政策,遇到不懂之处便向老党员请教、向优秀的村(社区)学习。然后,冯水仙将这些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通俗化,编成小品、三句半等,并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每当村上有文艺活动,她就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活跃在舞台上,为群众带去思想的佳宴。

“这种宣传方式很好,我们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明、记得住,我们是看乐了、也学到了。”村民董大哥说。同时,村委会还采取送学上门、发送短信等方式向老党员、流动党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致力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蔡场镇规划发展产业为农业产业,冯水仙深知真正要让乡亲们富起来,必须要依靠产业,云南村经济发展也要在农业发展上下功夫,她深知要发展农业产业,必须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

2011年8月,她召集村干部和各社社长对全村做了一个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规划”,尽管当时她挺着“大肚子”,却仍亲自带领村、社干部一起勾画云南村的发展蓝图。

发展方向制定好了后,摆在面前的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她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不断探索县级部门的补贴政策,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4年争取到县交通局补助资金12万元。目前,云南村利用村公资金和县级部门补助资金完成新建、改建水泥路1300余米、机耕道建设2800余米、新建U型槽2200余米等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现土地流转850余亩,引进粮油种植大户1户、蔬菜种植大户1户、高端农业项目1个,解决村民就近务工400余人,云南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9000余元增长到14000余元。

致力改善人居环境,让村庄“美“起来

她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落户云南村,积极动员云南村村民参与土地整理项目,完成云南村农户迁入农民集中居住210户,完善云南小区绿化工程,不断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和资金投入,2013年顺利通过成都市“三新“市级示范小区验收,2014年高标准完成高标准完成“新型社区”创建,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县级各部门的验收,2015年云南小区完成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水平提档升级,大量投入资金,增添健身器材、购置音响设备、完善小区绿化,云南村老百姓业余生活丰富了,人居环境优美了,老百姓笑了。

她时刻把:“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党务工作者,必须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以党员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时刻挂在嘴边。因为有了她——一名共产党员宗旨意识的执着与坚持,云南村共同富裕、幸福和谐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快。她的辛勤努力,受到了党组织的肯定,2016年她被授予成都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