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生活 国产剧创作要有使命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优秀传统。改革开放40年来,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是一根贯穿始终的红线。以表现时代、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书写着每一个历史阶段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也赢得了属于自身和电视剧史的辉煌荣光。其在创作上经历的曲折、呈现的症结也为今天提供着可资借鉴的启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整体环境,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获得了很大改观。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在媒介融合业态的众声喧哗中表现出强势回归的姿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8月30日《光明日报》)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传统观念认为,为诗为文要有感而发,要有的放矢,要有使命感,切忌“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空谈。笔者认为,何止是文学创作,包括影视创作在内的所有艺术创作都需要这种使命感,即热爱和观照生活。
近年来,国内出现不少有关现实生活的精品剧,这值得我们点赞;但相对于每年庞大的电视剧生产总量来说,该类作品仍是少数派。而且,当下的国产剧创作呈现扎堆、跟风的趋势,如一涌而上的玄幻剧、职场剧、抗战剧、清宫剧等,大多是因为前剧成为爆款,赚得盆满钵满,从而刺激了资本逐利的本性,大量热钱纷纷进入影视行业。疯狂砸钱模式并不能保证作品的质量,更多的是投机心理,心存“捞一把就走人”心态者不在少数。
诚然,影视剧创作浮在空中的现象与当下的观众品味不无关系,但更与创作者的态度有关。跟风容易创新难,这是所有行业都遵循的规律。影视剧创作跟风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因为同类作品已经获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风险系数比较低。反过来,搞创新是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成功了则会引领新航向,失败了则会一败涂地。部分影视人趋利,既然有现成的路可走、有可以预见的钱可赚,何必劳神搞创新将自己置于险境呢?
影视剧首先是艺术品,而后才是商品,这是它的双重属性,但很多人在创作时弄反了它的次序,眼里只有利益,丢了艺术该有的使命感。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这是艺术创作的重要使命,如果没有向生活取经、反映群众生活的努力,如果作品中缺乏生活的烟火气,影视剧就会失去神韵和灵魂。
观照生活,多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应是所有影视人创作的遵循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