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公筷公勺”小动作有大意义

 发表时间:2020-03-27来源:责任编辑:

承载中华千年饮食文化的筷子和勺子,眼下正引发“新食尚”。近日,浙江多地多部门纷纷发出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有条件的采用分餐制等。6月起,浙江将全面推行这一文明用餐方式。(中国文明网)

浙江省的举措可谓应势应景,在全国防疫的关键时期,推广公筷公勺最容易被老百姓接受。我国是比较重视人情的国度,大家一同吃饭、吃菜、喝酒已经成习惯,甚至在很多聚餐中还没有公筷公勺。新冠肺炎疫的传播,不少就源自餐桌上的交叉感染,经过媒体的报道而广为人知。但是,长久的惯性,也让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临门一脚”。

这一脚被浙江省踢出,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动员,让那些侥幸者彻底接受公筷公勺。一个习惯的养成,从根本上来说是内心在起主导作用,或者说是观念影响行动。人们之前热衷于聚餐,不用公筷公勺,就在于要吃出感情。如果不存在感染疾病的风险,这样的习惯也无可厚非,毕竟有其积极的一面。然而,不用公筷公勺属于不卫生行为,那么就有必要改一改,说到底健康更重要。

各有关部门、舆论媒体要重视长期规划,尤其是宣传系统的文明餐桌行动,更是要在工作规划上抓细抓微。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性,中间要经历不断的旧习反弹,非得到习惯成自然才好。所以,推行公筷公勺要有长期目光,而不能局限于暂时的成果。长期的宣传普及,不是强迫百姓接受,而是要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人们在日用当中养成用公筷公勺的习惯。

  此外,力推公筷公勺还要重视效果,必须把内涵传达到群众心底。公筷公勺并不是多拿几双筷子、几把勺子,而是给大家多几份卫生、多几份平安,小动作里有大意义。只有老百姓明白这一点,就会积极配合使用公筷公勺,效果才会实现事半功倍。(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