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跨界”要有敬畏

 发表时间:2017-01-16来源:大邑文明网责任编辑:吴婕


健康的电影产业是不惧恶评的。一部电影若只拍到6分,却想要7分、8分的好评来拉票房,也是没有出息的。中国电影若想扬帆出海,更应该做好接受刺耳批评的准备。近日,一篇名为《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的文章刷屏。该文批评“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由此引发一场影评与电影产业关系的大讨论。与此同时,猫眼专业影评人评分下线,引起网民大量解读。(12月30日《光明日报》)

当前,电影产业前途一片光明,于是,很多人玩起了跨界,当起了导演,有人跨界当起了演员。前有导演冯小刚在电影《老炮儿》中一举夺得金马影帝,徐铮、陈思诚由演员当起了导演,而且效果还不错。然而近来,一部《摆渡人》引起巨大的争议,张嘉佳的跨界堪称失败。

“跨界”确实能够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但电影受欢迎,其真正原因还是电影本身经得起观众的考验。冯小刚与人大飙演技,徐铮的分得导演一杯羹,南派三叔拍自己的作品.....这种时而导演、时而演员、时而作家的身份互换,让观众的耳目为之一新,可以带来暂时的兴奋。但即便是跨界也要遵守电影规律,乱来可不行。

跨界不能是玩票心态。在很多人来看,写作写累了,那就换换口味,尝试拍部电影,反正手里有资本,拍砸了也不怕。可带着这样心态拍电影,只能是敷衍应付,这是对观众不负责任,亵渎电影艺术,终究对电影市场发展不利。玩票有风险,还要谨慎一些才好。

电影“跨界”要有敬畏。不遵守规律,就会被规律惩罚。你看,《摆渡人》豆瓣评分4分以下,你再有情怀,观众不买账,又能怎样呢?而且,前几日嗖嗖上涨的票房也全部下滑。这是对没有敬畏心者的惩罚,是对电影生态的维护。每一个电影人都要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带着对电影艺术的热情,遵守电影规律,以最走心的姿态对待它,这种情况下拍出的电影,即便不成精品,也很难成为烂片。

观众是电影的最终判官。观众说好,电影就是好。跨界者不能一味透支自己的粉丝,不能打流量牌,干一票就走的心态只能坏事。(程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