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变形记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晒谷子的晒席、挑东西用的箩筐、装菜用的竹篮……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进步,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竹编已经被编织袋和包装袋所替代。然而,在新场镇上正街还有一位依然靠竹编挣钱的手艺人,他就是“杨氏竹编”店主杨水林:从事竹编近40年,2008年开始制作暖水瓶壳、水果篮、杂物筐等创意竹编。
杨水林今年已经63岁,从事竹编已经近40年了。他说,在川西坝子编竹器几乎是每个成年男子的必修课,小时他就编簸箕、箩筐等供自家用,手艺就是那时候慢慢练就的。2008年,新场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后,他看好古镇发展前景,就在上正街开起了“杨氏竹编”,自编自售竹编用品。通过观察思考和反复实践,他创新编制出可作水果篮用的缩小版漏筛、可以装调料的竹制小瓶、可放在茶几上当装饰品的夫妻篮等。
杨水林说,从一根竹子到一件竹编制品,需要选竹、破竹、划篾等大大小小三十余道工序,有制编、修补、挑、压、弹、插、绕、穿、贴等一系列技法,但最重要的有四道工序。第一道,选竹。竹编的主要原材料是慈竹,竹子不宜太老,竹节不能太密。第二道:破竹。先将竹子破开,呈十字状,破竹时用刀在上面轻轻地敲。第三道:划篾。这是考验手工艺人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篾丝必须粗细恰当、厚薄均匀,这项手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会的,是需要时间慢慢积累的。第四道:编竹。制作竹制品不仅要求骨架牢固,每根篾丝和每个细节都必须很认真,这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的手工活,编一个小小的水果篮得花足足4个小时。
仔细观察杨水林的十根手指,手指、手掌到处是被篾片和工具刮伤的痕迹,可谓“沟壑纵横”。 可他说,竹编是他这一生最贴心的朋友,做着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即使再忙再累,也是乐在其中:“每完成一样器具,或者得到顾客的赞赏,就会很开心。”
近些年,不少同行都改行了,杨水林却仍在坚守着。他说:“大家的喜欢,更激发我传承传统竹编工艺品的信心。”(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