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需要社会合力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吉林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广东省社科院图书馆、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省唐河县图书馆等20家单位,11月12日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这意味着,全国在线发布的免费古籍资源已经超过7.2万部(件)。(11月13日《光明日报》)
古籍保护是否需要社会合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急需社会力量的参与。我国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籍的数量卷帙浩繁,其价值不可用金钱估量。我国古籍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虽然政府部门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古籍保护工作,但依旧存在专业人员匮乏、保护环境不佳、古籍老化等问题。事实说明,尽管有官方的大力支持,但是古籍保护工作依然还有不足处,引入社会力量势在必行。
民间组织当“配角”,弥补官方保护的短板,有效缓解压力。早在上个世纪,各地就已经出现不少专门保护古籍的组织,它们在保护古籍的道路上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很多个人,更是付出巨大的牺牲,比如郑振铎抗战时期保护近10万册珍贵古籍,后来被家人全部捐赠给国家。可以想象,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如果没有仁人志士的抢救性保护,多少古籍将会落入敌手,又有多少会被流失。不同的历史背景,相同的保护使命,现代的民间组织依然发挥着类似的作用。
志愿者、民间资金是有效补充,能够从小处着手,完善古籍保护的薄弱处。志愿者们参与古籍保护工作,一方面会通过活动加强自身的热爱,另一方面又弥补古籍保护力量的不足。古籍保护工作是一项事业,既需要必要的人员,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官方的财政拨款是一大部分,民间的资金支持也是重要来源,很多企业都乐意捐助资金来帮助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充足的资金是改善古籍保护软硬件设施的必备条件,应该说这一项造福社会的公益事业离不开民间资本的注入。
古籍保护需要社会合力,不仅要官方大力扶持,也要民间各种资源的投入。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古籍保护的道路还很长,不要各方的共同努力。